學不可以已-陳漢森

我的教學生涯中後期,經常獲邀在學校的教師培訓活動中做經驗分享,分享過的題目主要包括:怎樣做好班主任/課室管理/班級經營,利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,怎樣教中史/通識/中文,怎樣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/照顧學習差異/推動自主學習/與家長建立良好關係。後來由課室前線轉到教院做教師培訓工作,經常觀課,
看到不少優秀的教學法,給教師回饋,分析被觀課老師教學的優點和弱點,提出針對的建議。曾經想過:如果在剛入行時,有前輩從旁指導提點,多好!

教學初期,只知努力備課,用心教學,不懂「教學法」,沒有「照顧差異」、「引起動機」、「自主學習」、「學習含金量」等概念。學生多欣賞我教學認真和賣力,但自覺教學效能不算高。後來多參加教學交流活動,聽前輩和專家的分享,訂閱教學雜誌,觀摩教學網站……漸漸對「教學法」有較深的認識。校內有老師的教學被表揚,我請求他讓我觀課學習,我又爭取出席與教學有關的講座和交流活動,並主要向前輩講者求教,得益甚豐。教學中後期,我教學越來越有信心,並嘗試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處理同一課題,評估成效。

學海無涯,「學不可以已」。要提高教學專業能力,交流、學習、觀摩不可少。故步自封,在大變動時代,必定困難重重,被學生厭棄。前教協專責教學交流活動的職員,在大震動後,組織「小流星教育中心」,繼續為學校老師和學生提供教學交流活動服務,值得欣賞!